村关工委新农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第一篇:村关工委新农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村关工委新农村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围绕“三农”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迎来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近年来,**市城郊乡**村在新乡市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李立的带领下,牢牢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短短二十几年时间里,把一个没有任何发展优势的贫穷落后村建设成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走群众路线,重自身发展的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成功道路。

**村位于**市城区北邻,属城市卫星村,西有京广铁路,石武高铁飞架穿村而过,比干大道纵贯南北,卫河环绕东南,黄土高岗横卧村北、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古城的天然屏障。村中居民600多户,近3000多口人,土地1800亩。改革开放后,村两委率领全村群众,围绕土地做文章,看准机会求发展,艰苦创业、苦干实干,甩掉落后的帽子,跑步向前。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村“五老”的人力资源优势,从源头抓起,拆迁重建了新村庄;划出150亩土地用于市级烈士陵园开发,为青少年开辟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缮了千年古庙吕祖阁,把它打造成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物旅游景区,景区内依古制修建了“**碑林”包括:中国将军书法名家碑廊、中原书画名家碑廊和台湾百人名家书画碑廊。三处文化碑廊竖碑388通,全长540米。开办农村科学文化技术实际、实用学习班多期。新建**国小标准化教学楼一座。整修规范了村级幼儿园三所。在“三化”建设中,**村率先开创出适宜村民居住、文化氛围浓厚的和谐新农村,先后被评为“**市城郊乡**村小康示范村”,新乡市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兼关工委主任李立也先后被评为新乡市人大代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新农村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采纳“五老”建议 构建新农村文明建设

**村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被称之为文化圣地:北邻比干庙、南靠市城区,村中有**八景之一的黄土岗,千年繁盛的吕祖阁。然而,近百年来,清廷腐败、日寇侵入、战火摧残,灾荒连年,繁华兴隆的**村,已是蒿草遍地,一片瓦砾。解放后,虽然经过几任村干部的艰苦奋斗,但仍未改变这种穷面貌。

1989年,**村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李立走马上任,当上了村支书,看着眼前的一切,他是感慨万千,从哪里下手,心里也没有底,但是改变**村这种穷面貌的决心已经下定。他当过兵,经过商,办过农副产品加工厂,也种过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尝过,在长期的磨难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上任伊始,一大堆问题摆在了自己面前,但村里面貌怎样改,怎样变需要认真的梳理。这个出身忠孝之家的壮汉子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轻重。首先想到的是:听听村里老人们的意见,问问他们该怎么做。接下来在较短时间里,他把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们全都走访一遍,逐一请教。而后,把老人们的建议摆在村两委会上认真讨论,抽丝剥茧,拟定了工、农、商、学并举,用壮大集体经济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相结合的办法,让大家都动起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搞经济建设的新思路方向确定后,村两委团结一心率领群众种果树、办工厂、搞商业、建学校,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硬是把村里的集体经济翻了几番,群众富裕了,脸上都露出了多年来难得的笑容。

村里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急剧攀升,李立看到了这条道没错,路子是走对了,同时,他也看到了村里这批老年人是一批不可多得的财富,潜力大得很,长辈们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给了这位有着光荣传统的尊老爱幼的新班长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勇气,为了让他们在村里参政议政,及时听取老人们的指导意见。稍后,首次在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和“便民服务中心”。那时候村里没有关工委,不知道什么是“五老”,但他把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老农民这些德高望重的人统统组织在老年协会里。尽管协会条件很差,设有图书馆、阅览室、娱乐室,但是,他们每天除了健身活动外,常常聚在一起出谋献策,共谋村里发展大计,成了村里的智囊团和主力军。

一次村委要研究制定一个十年规划发展蓝图。请“五老”参加共谋发展大计,老人们首先提出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青少年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培养下一代是百年大业,千年大计的设想。他们说:现在我们的国小校,冬天房透风,夏天房漏雨。上学的路坑坑洼洼,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怕耽误自己的孩子,狠着心托人转学到城里去上了,这让我们看了痛心。我们村规划首先应该把办教育放在第一位。李立听了陷入了深思,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老人们提出来了,说明想的好,看的也准,该怎么办他自然心中也有了数,当即召集村两委开会,决定集中村里全部财力、物力,哪怕今天是砸锅卖铁,也要先办教育。

1995年,村里投资几十万元把全村的大街小巷都修建了高标准水泥路,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1996年又东筹西借投资了120万元,建起了20年都不落后的能容15个教学班的四层教学楼和配套设施,完善了村办幼儿园建设,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周边十里八村的学生托亲靠友也来上学了,在校学生从以前的不足300多名,猛然增加到今天的600多名,稚童欢笑,书声朗朗,学校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学校变美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村民们也跟着笑了。为了鼓励学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村委又决定:用村里考上高中的学生每年奖励500元,考上大学的学生每年奖励1000元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早成栋梁。十多年来,全村少年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100%,没有出现1个留守儿童和困难户的学生失学的现象,原来转学的学生也都回到了学校安心学习。如今学校美化了校园,又建设了少年宫,孩子们和城里的孩子们一样在学校里唱歌、跳舞、做手工、琴、棋、书、画样样有,天真健康地成长着。

村两委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了“五老”们站的高,看的远。在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今天,群众致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移风移俗,转变旧思想,提倡新道德、新风尚,也是事在必行的事情。对于怎样转变思想观念,搞好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新社会。村委再次想到了老人们,请“五老”出山参谋提建议。老年协会的精英们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提出了“制度成方圆”的新思路,重新修订“村规民约”,让制度来自觉约束行为。群众思想觉悟慢慢就会提高了。村委根据五老提出的条条建议,经过村民大会大小会议反复讨论通过,最后出台了新的“村规民约”,大意是:爱党,爱国,爱集体,遵守国家各项法律制度;不打架、不骂人、不闹事、不酗酒、不赌博、不搞封建迷信;尊重别人,和睦乡邻,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争当好农民;婚丧嫁娶,不准大操大办,不准用纸扎、用响器,反对铺张浪费,原则上村干部不准上事儿;尊老爱幼。对孝敬老人的,每年召开一次敬老会,予以表彰和鼓励;对于虐待老人的不孝子孙,轻则批评教育,不提拔村干部,不得当模范等。十条“村规民约”下达后。爱公物、爱集体,和睦乡邻,争做好人好事的人多了,为老人洗头、洗澡、晾被子、干家务、给钱花的好媳妇、好青年层出不穷。“村规民约”遏制了歪风邪气,树立了正气。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奉献在**村形成了群众性的良好风气。接着村委每年还拿出40万元的专款,给群众生活做补贴,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全村群众按人头每月补贴4元水电费,对年过60岁的老年人,过年过节村委都亲自去送大米、白面、食油、鸡蛋等慰问品,除此之外,每人每月还给老人发10元零花钱,定点剃头理发不收费等。

己不正不能正人,李立为了保持经常和老年人、村里群众沟通思想保持联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首先给自己订了约法三章:

其一、家里不养狗

他说:干部,首先观念要改变。咱当村干部,其实就是一个服务员,在村里不能高人一等,村里群众有啥事儿来找咱,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咱在家养条狗,当门汪汪叫,人看着就心烦,哪个还敢前来找咱说心里话。

其二、村里不买车

李立说:俺村并不是买不起车,就凭俺家有工厂,买辆车不算啥问题。但是村里老少爷们都是骑车的步行的,咱坐在车上比别人高一头,心里不踏实,还是和群众保持一样高度好。

其三、自己不喝酒

李立说:整天工作恁忙,应酬不断,酒喝多了,影响健康。耽误工作,也不体面,影响也不好,还是不喝。如今他烟也不抽了,他说抽烟不但有害自己,还损害了别人健康,两不划算,还是戒了好。他手机常开着,自家大门从来不落锁。他说:谁家有事,啥时想说啥时说,不担心,不害怕。只有群众心里对咱不隔墙,敢说真心话,问题才能吃得透,工作才会不走弯路。

全村群众在李立的感召影响下,团结友善,邻里和谐,形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新建高速铁路从该村通过,国家财物钢轨、铁板、铁丝、道钉、水泥等建筑材料大街小巷存放的到处都是,从来没有丢失过。有时候下雨了,贵重物品,群众还会主动用自家的东西盖起来。施工的工人赞扬说:“**村的民风好,村民的思想觉悟高,不爱财”。高铁建成后,村里有一大批青壮年被老板们相中,带到了新的工地挣钱去了。

二、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村制定的十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今只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这是让人做梦也也不敢想的事儿变成了现实神话。现在的**村:排排小楼三纵横,太阳能路灯照明,跟城市生活不差样,街道清洁卫生,村民安居乐业。

在9方圆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南北一公里长的中心大道宽阔洁净,红房绿树互相点缀。三纵三横的6条支干道把全村切割成9块方格,每户200多平方米的院落,前庭后院宽绰明亮。家庭水电配套齐全,真正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城市梦。目前已经有400多户村民乔迁新居。

说到新农村建设,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拆迁、冲路、划宅基、建新房,工程浩大,涉及到千家万户。究竟问题有多少,困难有多大,都是一个未知数字。工作千头万绪,问题错综复杂。可是**村就硬是顶着天大的压力提前顺利完成任务。李立说:我们没有法宝绝招,对群众以诚相待,靠村两委的精诚团结,人人以身作则,办事公正、公平、公开、公道,便宜的事让给群众去做,吃亏的事留给干部。这是村两委开展工作时定下的规矩,怕苦怕难的靠边站,利益面前干部靠后站,坚决不与群众争饭吃。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领取拆房补贴,确定宅基位置、建房建筑样式等等,不分亲疏远近,不论功劳大小,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谁带头拆、谁先建,谁不拆、不准建。党员干部想群众所想,大事小事都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前面,没有一个例外,新村建设很顺利。他说,工程这么大,涉及到千家万户,出现一些支微末节,磕磕碰碰的事情也是有的。遇到“钉子户”“老别筋”“守老窝”的思想守旧的个别群众,干部就不厌其烦的、三番五次往他们家里跑,听难听话、吃闭门羹,甚至是当场挨骂的都有,但是他们没有怨言,用自己的诚信与耐心给他们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有时干部忙不过来,工作上有了难度,“五老”们就主动出山。“五老”大都是长辈们,有威望,说话有影响力,他们的话有人听,办事有人信,使问题一个个迎刃而解了。

**村的干部们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办事宗旨,干事创业,为民造福,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在几年的建设新村工作中,李立为了培养中青年干部,除了把好入门关外,给他们定规矩,分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到风口浪尖去锻炼,磨练他们的意志,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知人善任,各司其责,分工合作。七名村委干部个个拿得起放得下,工作不怕苦,敢担当,做事雷厉风行。对旧宅评估、发放拆迁补贴,新宅居测量、放线定位、统一建房标准,物料购进、图纸样式、质量承包,道路绿化等大量工作,都是他们几个干部,风里来雨里去,东奔西跑的结果,从来没有人说过苦和累,没有人要过分文报酬钱。他们说“我们是干部,是干部就不同于一般的老百姓,就应该境界高一点,吃喝拉杂睡事儿虽小,但是关乎着群众的生活质量问题,这都是俺们应该办的事情,再苦再累心里甜”。村长史宝林为了尽快把新村大路修好,不影响群众建新房,开着自己的农用车拉土垫路基,起早贪黑,一干就是40多天,脸晒黑了,人累瘦了,家里的啥事儿也顾不上管了,可是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吃亏累,劳累了,微笑常常挂在他的脸上。民调主任李安是一位年轻干部,在村里是一个头脑灵活的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他做事果断,办事细心,处处为群众着想,当发现苦难户建房经济出现问题时,曾多次主动把自家的钱借给群众以解燃眉之急。民兵连长任志敏,也是一位新选拔上来的青年干部,党支部书记李立希望他回村帮助工作时,他二话没说,毅然决然的放弃在**市龙头企业化肥厂的车间主任的职务和每月2500元工资的正式工作,不讲任何报酬,自愿为群众服务。他们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为村里的一把手李立,吃饭有人找,走路有人拦,睡会儿觉电话则响个不停,群众的难事,疑点,疙瘩事都找他。能解决的当场给解决。不能解决的耐心解释,让找上门来的群众愁着进门,笑着出门,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工作中,他皮肤晒黑了,还瘦了几斤肉,老婆心痛的数落他,他却蛮认真的说:“我是共产党员,是大家选出来的村官,只有大家安居乐业了,我心里才踏实,自己累点苦点算个啥,这样做我觉得很值得”。在建房中,群众把条件好的地方全都占完了,最后他才在较偏僻的东北角建起了自己的房子。现如今,群众都住进新房了,他还寄住在别人家的房子里。功与过,群众心里最清楚,大家知道:“**村变化这么大,都是村里干部用汗水和劳动换来的!”

2014年,**市为了借助开发利用比干庙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大好机会,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决定修一条通过城市中心直达比干庙十公里长的比干大道,原计划拆迁180户,纵穿**村,后来考虑到拆迁180户,工作量太大,怕影响整个施工进程。市政府为确保比干纪念会按时召开,市里临时决定,改变原计划,比干大道绕过**村修建。李立闻讯后,很是着急,立即召集村干部开会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大道从村里经过是繁荣发展的好机会,这一难得的好机会决不能错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城郊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李立连夜找到市里有关领导请命:“不用改,就从俺村通过,拆迁工作交给我们好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如果失言,自动罢官辞职,甘愿受罚”。当时大伙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如果完不成任务,后果不堪设想。但李立确胸有大志,吃铁化钢之决心,深知全村百姓的能量有多大,他酝酿召开了首次动员大会,大会主席台上端坐的他请来的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是来为他助威压阵的,全村动员大会上,推心置腹的讲利益,设身处地的谈未来,他把“功在当今,利在千秋”,“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的道理讲得透彻明白,最后给父老乡亲立下军令状。沿街道两旁再拓宽80米,道路打通后,让利每户留给一间门面房做生意。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在规划图上,将门面房编号,不分尊卑长幼,不论资排辈,没有任何关系后门,按拆迁协议签订的先后为序为准,先签先选,后签后选,不签不选。由于工作做得细致,措施办法到位得力,180户村民,在三天的时间内,顺利签订完毕,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一个上访户,仅仅用了三个半月时间,比干大道途径**村的1.65公里长,120米宽的大道打通了(其中大道宽40米,两旁拓宽80米空地)这里边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为**村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发挥“五老”作用 拓展视野,构建和谐文化

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村有一座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千年古庙吕祖阁,又称白云阁。相传古庙始建于唐,兴于金元,是吕洞宾修炼脱凡成仙的地方,也是中原道教集中活动的重要场所。古庙历经战火和上千年的风雨剥蚀,历史上几经破败和复修,在斑斑驳驳的古迹中,仍然保留着残缺不全的原始风貌。据史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修建的白云阁三层,高18米,雕梁画柱,宏伟壮观,是在原古庙的基础上重建的。整个庙宇占地二万二千平方米,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戏楼、八仙塑像、山门、神道、拜殿、前殿、后殿、脱凡洞、白云阁,东西厢房有八仙配殿等建筑。原有的吕祖堂、吕祖社、望月楼、百草园、桃李园、八卦亭、西华厅等已不复存在。有文字记载,明代的嘉庆、万历皇帝;清康熙、乾隆皇帝,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民国总统徐世昌及许多官宦墨客、才子佳人等均来拜谒赋诗留下千古佳话。古往今来,这里香烟鼎沸、热闹非凡,是豫北最富盛名的的道教活动场所。

解放后庙宇划归国有,先是办农场、后是办工厂,道徒四散,财产流失已尽,千年古庙变得千疮百孔。1983年,一场大火又使白云阁雪上加霜。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下达文件,加强文物保护,让其为时代服务,为社会服务。**在**市几位离退休老领导、老干部带动支持下,2014年吕祖阁成功申报新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产权划归**村所有,干部群众听到消息之后,兴奋异常,连八九十岁的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吕祖阁。开山门时,吕祖阁里人山人海。至此,重新修缮吕祖庙古建筑的重任就落在了**人的身上。

村两委在班长李立的带领下,就修复吕祖阁的定位问题经过了反复磋商讨论,一致认为:吕祖阁是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保护它我们责无旁贷。目标明确了,信心就有了,修建此庙,应该站在繁荣文化、振兴经济建设的角度,重现历史,展示历史,发展历史,把古庙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于是把修建古庙列入到正式工作日程,首期筹资43万元,将白云阁二、三层木质结构修复。2014年,又经多方呼吁,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和原电机厂置换土地40亩,把盘踞庙院遗址多年的电机厂家属院迁出,使庙院面积恢复到108亩。接着清理了杂乱建筑,整修了残垣断壁,打开了山门,正式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朝拜者。从此,吕祖阁又生起了缕缕青烟,大车小辆,人来人往,又开始往日的繁华与热闹。

村委迈出了第一步,胆子更大、信心更足了。李立又构思:以吕祖阁文化旅游资源为契机,带动经济发展,这可是个好机会。在市宗教局、旅游局和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市吕祖阁旅游文化开发公司”,李立兼董事长,聘请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国际易经学院的特聘顾问、博学多才的史清根任经理,并制定了庙宇发展长远规划。2014年冬,投资500万元修建了吕祖大殿、六座配殿、雕塑了八仙神像,新建放生池、钟鼓亭、汉白玉八仙雕塑群像,整修了古戏楼,平整了迎宾广场,新建30间办公用房,石阶路面全部整修一新。又在庙内外栽种了松、柏、杉、楸等名贵树木花草数万株。一年后,开发商相继投资数千万元,在村南建起了八栋公寓大楼,为**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花香自引蜂蝶来,吕祖阁基础建设完成后,伴随着旅游事业的猛速发展,作家、画家、书法家都来了,公司给他们提供了优越的办公条件,在这幽静广深的庙院里文人们心情舒畅,写诗作画论文章,一幅幅的优秀作品不断问世,走出了**,飞向全国各地。浓郁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后,使公司领导认识到:只有历史文化才是吕祖阁真正的灵魂,于是他们请书画界知名度极高,又有着大慈善家美称的**市美协主席李甫信负责,面向全国发函,广泛征集诗、词、曲、赋和书画作品,筹备碑廊建设。短短三个月时间,在全国各地征得作品数百幅,于2014年投资60余万元,建起了第一座“中原书画名家碑廊”,在长达116米的长廊中,雕刻了来自全国各地128位名家书画精品。

2014年新乡市美协主席杨淼一行陪同台湾世界天马书画会会长孙晋卿等到吕祖阁观光旅游,看到碑廊书画赞叹不绝,在了解了吕祖阁的历史之后遂产生了在这里修建“台湾百人名家书画碑廊”的想法。经村两委认真研究,感到此事意义重大,台湾书画名家能到吕祖阁来赋诗作画,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下决心与台湾名家携手共建书画长廊。几经周折,又投资数十万元建起了“吕祖阁台湾百人名家书画长廊。”台湾闻讯:马英九、连战、吴伯雄、王金平、宋楚瑜等十一位政要为碑廊亲笔题词。

台湾百人书画名家碑廊建好后,在北京工作的**籍部队复员老首长孔祥秀得知情况后,感慨万千,此事功在千秋,几次往返**与北京之间实地考察,了解情况,于是产生了在吕祖阁建造 “中国将军书画廊”的想法,他的义举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几位主要领导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临现场考察,给于指导。老人凭着在京工作多年的优越条件,不顾自己年高体弱,腿残疾,冒严寒顶烈日,跑遍了北京城,最后感动了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金,在老首长的全力支持,仅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在全国各个兵种征得180位共和国将军书画作品,并亲自送到了吕祖阁。**村在新农村建设十分繁忙,经济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又多方筹资百万元,建起了 “中国将军书画廊”。古庙内东、西、南三面共建起了长达540米,388座碑的书画长廊,形成了偌大的碑林,张永金院长即兴挥笔写下了“**碑林”四个仓劲有力的大字,把三个碑廊连成了一个整体,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过去人们进庙都是来烧香磕头的,现在不同了,来庙里的人看碑廊,看文化,一呆就是一整天,碑廊文化还吸引了附近几所学校的中国小生到这里来写生,看过的人都说好。

近年来,村委为了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组建了强有力的关工委班子,李立书记任关工委主任,公司经理史清根任副主任,年轻干部李安任秘书长,下设关工委办公室,有图书室(藏书上万册),阅览室,书画室,娱乐室和老年协会办公室,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至此,老人们真正地感觉到了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关门不见三仙客,哪来飞空一真人。紫气东来,关工委门庭若市。近年来,关工委主要开展的活动由三项内容:

一、利用市烈士陵园的优势,开展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清明节都有成群结队的青少年学生手捧鲜花、提着花篮,打着横幅,举着红旗来为烈士扫墓,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借此机会,关工委就找老革命、老干部、老军人到现场给学生作报告,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青年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烈士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还有部分单位、企业、学校把培养青年入党入团带到这里来举行宣誓仪式。陵园庄严肃穆,松柏常青,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在向人们述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悲壮历史。

二、关工委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吸引了大批的国家级、省市级书画会员到这里来。办公室里每天都有学者、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工人、农民到这里参观学习,咏诗论道,探讨人生哲理。艺术家们则挥毫泼墨,对前来学习的人传授书、画技巧,中国小生、大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喜欢到这里来,找感觉得灵气,优秀青年王淑静,郭炳仁就是在这里写出了两部长篇小说《我的童年》,《我的老师》,从而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成为市作家协会的正式会员。

三、依靠关工委成立民间文艺队。在关工委指导下,村里自发成立了四个民间文艺队;即打鼓队,秧歌队,还有狮子龙灯等,他们的队长都是老年协会的成员担任,队员们利用休息时间排练,重大节庆日现场表演,还参加市宣传部门组织的比赛,活跃了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对净化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村里的打架斗殴、打麻将斗地主、拌嘴吵架、小偷小摸等丑恶现象几乎绝迹。

回顾**村的创业史,那才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村做出了成绩,积累了成功经验,功劳簿里同时也记载着,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中国诗人、一级作家王绶青,中国将军书画院执行院长张永金,原中国共产党卫戍区党委委员、享受军级待遇的老英模孔祥秀,新乡市书协主席周云峰,新乡市美协主席杨淼,**市美协主席李甫信,**市作家协会主席冯万民,台湾国学大师蔡鼎新,台湾天马世界书画会会长孙晋卿,原**市县长张英毅,原**市政协主席王俊富,原**市电业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廷福,原**市党校副校长周豆喜,原土地局党委副书记周玉江,**电视台原台长陈建民,原**市一中校长张水香,办公室主任张夏玲,中原吕祖文化研究会会长史清根等立下的汗马功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近年来**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从中可以得出如下有益启示。

(一)、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艰苦创业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动力。与全市绝大多数村一样,**村创业之初同样面临着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等诸多困难,但他们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硬是靠着苦干实干加巧干,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走出了困境,赢得了发展。即使富裕之后,他们也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修路、建校、盖办公楼、搞绿化,是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出义务工干出来的,艰苦创业精神也成为**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选准一个好的带头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因素。一个村发展快慢、建设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村发展到今天,李立这个带头人功不可没。为群众办实事,他总是走在前、干在前、吃亏在前。新村改造当中,在他的带领下,村干部们带头扒掉了自己的房子,不与群众比高低,吃亏在前,享受在后。工作中,李立一度几次眩晕,最后病倒在床,大家都知道,这个带头人是累倒的,在医院里,他还不放心家里的事,生怕工作出漏子,几次偷着从医院里跑出来,医生批评他、亲人埋怨他,老婆孩子跟着抹泪,然而他每次总是以淡淡的微笑作为回答,在他心里装的都是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李立能吃亏精神的感召下,**村有了一个团结协调、吃亏奉献的“两委”班子,有了一支不怕困难、拼搏实干的党员队伍。干群和谐,上下一心,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关键是要像李立那样咬定发展不放松,并自觉与科学发展观“对表”、“调频”,凡与科学发展观不一致、不相符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思路措施,都及时加以调整和转变。过去**村讲发展很少考虑环境问题,凡投资建厂办企业的都“一路绿灯”。现在**村招商引资,首先考虑生态、环保问题,不管效益多好,只要对生态环境有污染,一概拒之门外。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没有固定模式可套用。**村的发展思路就是在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的过程中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按照上级要求,成功实施了村里的500多亩土地流转,首次把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鼓励他们走出去看世界,是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追求精神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始终没有放松精神文明建设。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后,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办教育提高素质,搞活动愉悦身心,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同时也提升了民气,凝聚了人心。下面还会有更大的动作,那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筹建吕祖阁国学教育中心,把文化底劲使足。

(六)、建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好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所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村的问题大多是因干部处事不公、村务不清引发的。李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实行财务公开;立的第一个规矩就是取消招待费。20多年来,村里没买过一盒烟、一瓶酒,没报过一分钱的招待费,“让群众决策,让群众管理”已成为**治村兴业的座右铭和“铁原则”。

(七)、党的富民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省委制定推行了一系列惠农、支农的富民政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村立足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使本村经济社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的发展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李立的成长、成熟也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培养。

路在何方,路始于脚下,**村的成功之路为建设新农村创造了经验。目前:**村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群众过上了舒心的好日子。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现状,展望未来,他们绘制了更加美好的蓝图。一是加快吕祖阁国学教育基地的建设,凭借着周围市职业中专、市十中、村办国小、幼儿园,学生较多的优势,搭建爱国教育科学艺术发展平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极型人才;二是凭借离城区较近,居民集中,交通方便的优势,在吕祖阁景区兴建老年康复娱乐中心和八卦休闲广场。供人们研究、学习、养生休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在通过街中心的比干大道旁,兴建商业大楼、开发经商一条街,文化教育产品销售一条街,农贸市场一条街,增加村民经商意识,繁荣**经济。

总之,**村的建设与发展依靠“五老”这支力量,广开言路,充分发挥其“五老”参政议政的优势,拓宽了经济和文化建设新思路,工作做得实,步子走得稳,但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建设新农村不可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关键是要象**村那样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篇:关工委服务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新型农民,是当前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工委的部署要求,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培养新型农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期,我们按照省、市调研通知的要求,精心部署,组织了20多名老同志,深入到10个乡镇(街道)和16个

村(居)开展调研,先后召开座谈会30多场次,发放调查表1000多份,在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形成了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关工委成立于1998年,设主任1名,由区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主任3名,副主任12名,成员42名。全区10个乡镇(街道)、268个村(居)、49个区直单位和41所学校都建立了关工委组织。全区现有“五老”人员3500人,其中老专家300余人、老教师1200人、老干部1000人、老模范400人,老战士600余人。“五老”队伍正不断充实壮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显。

我区是典型的纯山区、农业区。人口49万人,其中农民36.8万人。目前农村人才匮乏,新型农民技术人才总量少、密度小、结构不均衡,现有的农村各类技术能人不足5万人,其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不到4万人,而且技术含量较低,大部分靠勤劳致富。农村技术人才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发展空间狭窄,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他们的素质如何,将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和进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包括文化、科技、人文在内的现代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关键措施和基础工作。我区各级关工委充分认识这一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来,为培育新型农民多出实招、多干实事。同时把培养新型农民方面的工作主动向党委、政府领导请示汇报,并提出工作开展的计划和方案,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关心、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使得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目前全区经过培训的新型农民达到3.8万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56元,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把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稳步推进,重点突破,促进了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齐抓共管,努力营造培养新型农民的良好环境。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一个需要通力合作、长期推进的系统工作,应该齐抓共管,分类指导,全面服务。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各级关工委在农村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热爱家乡、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建设、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使其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我们每年都在年初召开应届大学生座谈会,号召他们回到山区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展宏才,实现理想。同时,积极建议区委区政府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并优先推荐我区大学生到村任职,先后选配了70多名本科生担任村干部,计划3年内实现268个行政村(居)都有一名大学生。今年6月份,我们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了“我与**大发展,我与祖国共奋进”的主题演讲比赛,鼓励我区广大青少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我区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使全区青少年树立了服务新农村的正确观念,提高了他们建设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完善激励措施。积极协调区政府进一步完善了鼓励农民创业激励政策,区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农民进行奖励,每年拨专款100万元用于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小能源建设的奖补。每年拿出20万元资金,重点奖补农民用于良种引进及改良、动物防疫和养殖小区建设。对引进或改良畜禽良种的农户,给予每户1000?5000元的奖补。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科教兴农项目的奖励和扶持。对荒山疏林地工程造林和成方连片面积300亩以上的经济林,每户每亩分别给予35元和20元的奖补。三是提供服务保障。密切配合各相关职能部门扎扎实实地为农村青年办好事、办实事。先后开通了农业、科技、人事“服务热线”,为广大农村青年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积极构建返乡创业体系,对外出农民工参与区域经济建设,特别是参与现代农业项目开发的,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跟踪服务,为他们锻炼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法律、市场信息等服务保障。去年以来,我们依托关心下一代科普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威望、经验等优势,以推进农民素质教育为目标,设立“科普村村通”宣传栏,积极开展“手牵手”活动,深入到田间地头,亲自指导、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区司法局、律师协会为解决群众

法律需求,今年组织20名律师开展下农村、进农家活动。通过实施法律援助“一对一” 挂钩联系制度,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送法上门等形式,为广大农村青年创业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支持。

(二)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我们从引导农民转变落后的观念和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习俗入手,塑造现代新型农民。突出抓了四培训一储备:一是观念

培训。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农民群众开眼界、长见识。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接受思想洗礼。通过连续两年组织农村干部群众南下温州、华西村等江浙地区参观学习、邀请浙商访**等一系列双向交流学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二是文明培训。结合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开展送文明新风进千家万户活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教育、卫生、计生网络体系优势,深入开展“六下乡”、“遵守文明公约、学讲文明用语”等活动,对群众进行面对面地教育引导,进一步倡树文明新风。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搭建讲文明、树新风的载体和平台,促成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上进的好风气。三年来,全区共组织“六下乡”活动200多场次,建设农村文化大院250处,体育场所150处,组织农民文艺队伍110支。三是技能培训。以涉农部门职能转变为着力点,以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为抓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首先加强科普培训。一方面依托党校、成教中心加强青壮年农民的培训。近3年来,全区共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200多期,培训5万人(次),其中骨干培训6000人(次)。另一方面通过邀请省、市农业、科技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专家开设讲座加强基地农民培训。2014年以来,先后共聘请省、市专家30多名,举办各类农业技术讲座20期,使18000多名参训农民获得了良好教育。冯卯镇南赵庄村关工委大力实施“火炬工程”,积极协调利用区职业中专、镇党校、成人教育中心和计划生育人口学校等培训阵地,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活动,2014年至今,共举办果树管理、服装裁剪、网箱养鱼、电焊、养兔等培训班30多期,培训青年1200多人次。同时聘请省、市专家举办种养加工等科技讲座50多期,对农村种植、养殖示范户等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使农村青年普遍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为他们依靠科技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开展实践指导。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等方式,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到各村协会、农业基地进行现场指导,不断提高农户的科学种养水平。山城街道以老果树专家王永学、高振楼中外果科开发基地为依托,先后举办28期青少年科技培训班,培训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帮助青少年实现青春创业的理想。目前全街道共有油桃、大樱桃、艳红李子、漫山红花椒、奥基亚柿子、烟台冬枣等科技示范园25个,每个示范园都有青春创业科技队,全街道2万农户基本达到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区原果业局局长于庭柏同志,发挥技术专长多次深入到水泉镇农户家中传技,为农户剪樱桃枝,传授栽培经验,管理果树大棚,经过他指导仅大樱桃一项年收入过万元的农户目前就达到18家。再次积极组织就业。联合劳动保障、教育、农业等部门共同举办各种技能指导,有效转移劳动力,提高农村青年就业率。团区委积极协调区阳光工程办公室、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区职业技术学院等有关单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共培训下岗失业青年及农村青年农民15000人次。山城街道关工委与富远技校、金飞驾校、黄海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先后开设中短期就业培训班100多期,培训青少年3000多人,全部安排到上海、苏州、青岛等地工作,月薪高达2014多元,解决了3000多个零就业家庭的困难。四是法制培训。深入开展了“四五”普法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在全区范围为每村培训了3?5名普法宣传员,努力提高法制教育进村入户率,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学法守法、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系统性的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广大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文明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创业本领,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康的热情,讲文明、学科技、树新风、改陋习、谋致富已成为全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五是加强人才储备。一方面积极与各类大中型企业、职业中专和技术学校等单位联合,面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免费举办汽修、缝纫等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加强农村技术人才的储备,提高农村的就业水平。西集镇关工委联系该镇汽配厂连续三年举办中专培训班,对全镇初、高中毕业在家待业青年进行技能培训。共将160名初、高中毕业生培养成了技术骨干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在村两委换届中,我们严把关口,真正把相对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目前在1000余名村干部中,从事特色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行业的达到500人。

(三)激活载体,注重发挥优秀典型的带动作用。坚持把发挥“五老”优势、实施典型带动作为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通过搭建平台,激活载体,不断增强“五老”队伍与农村青壮年传帮带的总体实力。一是树典型,发挥带动作用。近年来,我们区积极开展创评农村党员经营示范户活动,培育出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先进典型。并加大对这些先进典型的培育力度,进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一起致富。水泉镇郑庄老党员郑昌喜,在区里组织示范户活动中积极参加技术培训,自行研发了“秋季置冰集中催眠、冬季棚内供暖唤醒、花期蜜蜂传授花粉、二氧化碳发生器气体施肥”等果树设施栽培技术,使大棚樱桃提前50多天上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毫无保留地将这一技术在全镇进行推广。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已发展樱桃、油桃、李子、金太阳杏等果树大棚450多个,400多亩,仅此一项,全村增收300多万元,人均增收2600多元。山城街道办事处岩底村的王永学,是一位老果树专家,多年来他靠自己在果业方面积累的经验,努力创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致富典型,并应邀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介绍典型经验,同时他致富不忘乡亲,免费向村民提供接穗、良种苗木近20万元,无偿扶持、救助困难户60多户。为向村民传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他建立了占地面积约40亩的示范园,无偿对外开放传技。并帮助村民发展果园,定期上门进行义务指导,传授嫁接、高接换头的技术。在王永学的带动下,该村户户发展果园,目前全村每年收入都在1000多万元以上。二是建基地,发挥示范作用。大力引进、推广新优特农作物品种,引导各乡镇、村建立水产养殖、蔬菜加工、花卉种植、畜牧繁育等一批高效农业基地,有力地调动了农民抓生产的积极性。水泉镇棠棣峪村在区关工委大力支持下,把整个棠棣峪流域发展成火樱桃基地,使周边10个村的农户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成为全区首批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富裕村,棠棣峪流域被省政府命名为“**省引进国外优质火樱桃示范园”。基地的示范作用大大调动了村民发展火樱桃的积极性,促进了全镇乃至全区火樱桃的规模发展。目前,全区优质火樱桃面积发展到4.5万亩,其中已结果面积1.4万余亩,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20多个大城市,水泉镇也先后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市级“林果园艺专业镇”。三是办协会,发挥指导作用。积极开展“村会协作”,推动农村能人牵头兴办种植、养殖、营销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区已成立各类合作组织、协会组织106个,其中以农业产业协会为主的各类经济组织30多个,会员1560多名。涵盖了畜禽、水产和农产品加工等诸多方面。冯卯镇南赵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带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积极组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扩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在“公司+农户+合作社”上做足文章,通过成立“**市丰园池田藕发展合作社”,为本村农民创业致富指路,使广大农民由农民变为农业产业工人,把农产品变为商品,从而加快了致富的进程。目前南赵庄村已发展池田藕900多亩,并注册了“仙玉莲”牌商标,全村有1200多名农民成为合作社社员,池田藕养植已经成为南赵庄村的特色产业。

(四)搭建平台,积极关爱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健康成长。坚持把关注农村弱势群体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项重点来抓,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关爱助学、结对帮扶等活动,全面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关爱青少年成长,努力为青少年解难题、办实事。一是大力开展关爱助学活动。2014年以来,全区累计募集关爱基金100多万元,救助大学联考贫困新生600人,资助中国小生3000余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我们又组织开展了“关爱助学牵手行动”,引导有能力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对大学联考贫困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资助。各乡镇(街道)分别设置了关爱助学基金项目,区乡联动,与镇民政、工会、妇联等部门联合,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争取区外关爱资源。今年以来,全区共救助学生120名,资助金额累计达26万余元。二是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全区先后成立了五老“关爱”结对帮扶小组、“关爱工作团”和矫正基地,对失足儿童、问题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和纠正保护,给他们大家庭的温暖。山城街道西鲁村高某劳教释放后,家中父母不愿意接纳他,由“五老”人员组成的矫正小组及时靠上去做工作,得知他有家电维修技术时,帮他租房子筹资金,办起一家“新生家电维修店”,从此走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山城街道关工委每年开展两次募捐活动,结对帮扶贫困学生,近年来共筹措资金6多万元,救助困难学360名,其中救助贫困大学生29名。三是大力开展代理妈妈活动。动员有帮扶能力的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自愿担任失亲儿童、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呵护其心灵,关心其生活,指导其学习,真正做到了“三知”“三沟通”和“五个一”。“三知”即知道失亲儿童、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失亲儿童托管人、教师联系沟通,交流他们的教育情况,形成管护合力;“五个一”即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失亲儿童托管人联系一次,每学期制定一份帮扶失亲儿童、留守儿童计划书;每学期撰写一份帮扶工作情况总结或教育经验文章,每月向有关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自代理妈妈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共有3000多名代理妈妈与失亲儿童、留守儿童结成对子,为这些弱势群体办好事、实事6000多件,有效地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存在的问题

各级关工委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五老”优势,教育、引导农村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带动他们健康成长成才,使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发现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些地方对发挥“五老”作用认识不高,“五老”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一些地方认为关工委工作主要是现任政府部门的事,很多工作要靠现职职能部门去执行,而老同志已脱离工作岗位,不便于协调工作,难以发挥什么作用。这种认识使得在开展工作时没有广泛动员老同志参与,老同志优势得不到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局面冷冷清清,打不开局面。

(二)由于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关工委工作开展不平衡。一是组织机构不平衡。全区关工委组织网络虽然已初步成型,但不少关工委组织还停留在文件上,许多关心下一代组织发挥作用并不充分。二是由于我区经济状况等原因,不能及时给老同志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由于思想认识和精力不到位,有些乡镇(村)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够,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三)活动开展形式单一,内容跟不上青少年成长的需求。现在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许多青少年也随农民工父母进入城市,务工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青年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从事何种职业都感到高不成、低不就。怎样设计多样化、多层次的载体去服务农村青年,也是我们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关工委工作的领导。农村关工委工作虽然不是新农村工作的全部,但牵动着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五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切实为关工委开展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创造良好条件。各级关工委要切实加强农村“五老”队伍建设,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实施,使广大农村“五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要为农村“五老”发挥作用提供平台。青少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关心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力量是广大“五老”队伍。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尊重农村“五老”的意愿作为第一原则,根据他们的意愿来谋划工作,制定措施,抓好落实;要充分尊重“五老”的首创精神,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更新观念、积极实践;要充分调动“五老”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倾听广大“五老”的呼声,吸纳他们的建议;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挥优势,展现才能。

(三)要为农村“五老”服务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氛围。首先,党委宣传部门要为农村关工委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形成整体合力,为农村“五老”服务新农村建设大造舆论。其次,公安、司法、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要为农村“五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参与和协助他们作好工作。第三,各级关工委要注意培养典型。大力培养和树立农村“五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他们的典型经验,并运用典型指导工作、推动工作,使农村“五老”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实现局部突破、整体推进。

(四)要不断探索农村关工委工作的新途径、新方式、新机制。农村关工委工作要紧紧适应目前农村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的要求,不断改革、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一要坚持工作创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农村关工委工作的有关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探索工作方法。二要坚持制度创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关工委工作制度,为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制度保证。三要坚持机制创新。要建立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工作激励机制等,不断壮大农村“五老”队伍,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四要坚持活动方式创新。要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方便参与的方式开展工作,使农村关工委工作更加贴近农村实际,更加贴近农民生活,更加贴近青少年特点,切实增强工作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进而推进农村关工委工作健康发展。

第三篇: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

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

一、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个方面的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五个要求目标的实现,五个要求紧密联系,谁也离不开谁,这五方面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统一,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此我们从了解一下家乡福建永春县岵山镇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与人民群众的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和调查,在参考一些资料,展开了解,主要结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方面的要求进行调查。

二、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分析

(一)生产发展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推动农村生产发展。

民以食为天,生产发展是对于人民生活的一种保证,在农村新形势下,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并结合推动生产发展,以达到效果的实现。在岵山镇这几年的发展中。岵山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现在,全镇乡村集体、个体、外资工业企业管理69家,形成了煤炭、电力、陶瓷工艺、建筑装饰、针织制衣、纸箱包装等六大支柱产业。在生产发展推动的结合下,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为主导,让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一个主体,具体内容得以很好的展示出来。不断创新,引进先进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目前永春县岵山镇已经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站19个,实用人才联系点142个,遍布全镇11个村。据了解,目前已开展各类专业培训班15期,受训农民达1000多人次。因此采取任何能够提高农民素质的形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采用手段,通过新的手段去培养新型农民,推动生产的发展。

(二)生活富裕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进农民生活宽裕。

生活的富裕,包括着物质和精神的“双富有”。农民的生活富裕,在这其中,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农民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衡量标准。处于发展中的农村经济,它包含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不能加快。再者,加大科技,文化,教育等的投入,从某个意义上讲,在“十一五”期间,使人民的各项生活水平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真正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目标。据统计,1999年,岵山镇的乡 1

镇企业总值就已经达到2.71亿元。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提高,反映出了一个地区,农村发展的程度的提高。这就是说,当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好的提高,精神文明就相应地提高,生活富裕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据了解,岵山镇在镇辖区内每个村落设置老人会,保证老人们的休闲,并设立了其他文化中心,文化站,文化室,休闲中心,保证全村的主流文化建设。所以以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扶持健康的、有益于农民身心利益的民间文化,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使农民群众享受先进的精神文化大餐,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破。

(三)乡风文明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使乡风文明。

一个社会的道德的优良体现,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地区的乡村文明。乡村文明是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在农村的集中展现,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求村民,村落,形成一股健康的民风民俗。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要不断强化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的建设,提升群众的自律的意识,抵制不良乡风的影响。为此,岵山镇启动了以“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为主题的第三个五年依法治县工作宣传活动。在此,为村民打下很好的法律意识基础,间接着减少了犯罪事件的发生。这就使农村社会环境一年好于一年,用健康的农村社会环境培育新型农民。

(四)村容整洁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使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是一个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良好体现。村容村貌村容村貌既有物质建设方面的要求,也有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要求。表面的设施,但其中包含一定的历史文化,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村容的整洁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调动好人民的积极性,这是一个保证好村容整洁的基础。关键就在与群众的配合,所以处理好村容村貌治理中的矛盾,使群众们感受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所带来的享受,成就感。

(五)管理民主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进农村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一个地区得以正常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管理分配制度等新的机制和体制。促使人民互相监督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社会事务。让人民群众学会了民主管理的方式,民主管理的方式,一个民主的地区,井然有序的进行生活,学习,工作。

三、为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建议

(一)具有广泛性,全民性

一个地区的发展,需要群众的集体性,必须让全民广泛的参与。保证全民的素质,广

泛得到提高。这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全民对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二)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设规划

一个好的规划,一个好的开始。规划出基础设施的完整,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为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出台一些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方法,保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倡导全民的积极性

加大力度,向群众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议论的主要话题,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真正把政府要求与农民自觉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其创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达到一个良好的社会范围。

(四)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农村的封建思想可以算上根深蒂固,在加上‘黄赌毒’等社会公害仍未根除,特别是在闽南地区广泛流行的“六合彩”赌博活动甚是严重。所以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应该在人民群众之中,宣传尊重科学、尊重法律的理念,通过制作各类专题宣传片、宣传手册和文艺作品,普及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引导农民反对赌博、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并且严厉打击赌博等一些违法行为。使“黄赌毒”这种社会公害彻底的消失,灭绝。

(五)清理整顿周围的不良环境,达到良好的氛围

村容村貌,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生活,学习,工作。对周围农村文化、商贸、食品、医药市场等等场所进行规划,加大对其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欺诈经营行为。使人民安安心心的生活。清理周围的垃圾,严禁向河流道垃圾,或者制造一些污染源出来,坚决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是农村有一个美好的空气在流动,保证了人民的精神面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并且严禁乱砍伐树木,保持一片绿水青山。

(六)落实到位,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好的决策,需要一个好的领导,最后的落实到位,才算是圆满的成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认识的到位,组织的到位,资金的到位。加强对领导者的领导,制定严格考核制度。一切落实到位,做出一个好的带头作用。用好的党风带出好的民风。

四、总结

在此次的调查之中,让我了解到很多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信息和资料,得与感谢群众,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作为一个农村来的孩子,更能体会出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的重要性。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期间,要求我们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及时到位,形成了条块结合、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相信在党英明的领导下,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积极性的得到广泛的提高,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以新的工作方式加强创建工作,把“虚”的工作做“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一定实现。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颜莲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班级:机096姓名:陈瑞学号:0910012171

调查地点:江苏省泗洪县颜莲村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采访村委干部走访村民网站收索图书查阅法 调查时间:2014年8月10日—2014年8月20日

报告正文:

为及时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人利用暑期时间对家乡颜莲村进行了一番调查,现将此次调查的情况总结如下:颜莲村位于宿迁市泗洪县陈圩乡,距乡中心三公里,全村全部是农业人口。青临线穿境而过,交通较为便利。全村分为10个村民小组。

一、新农村建设现状

1.生产发展

近几年来,我村村民对产业结构做出了调整。其中,种植业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上,西瓜,黄豆,玉米等多种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资料显示,10年我村水稻种植面积比例为72%,11年为68%,12年则下降到了64.3%。我村实行黄豆、玉米套种方式,既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便于加强管理,提高了产量。我村的养殖业也蓬勃发展,不少村民都自建养殖场,饲养鸡、鸭、鹅、鱼等。不仅如此,由于颜莲村的交通较为便利,不少外村村民也来到我村建立养殖场,使得颜莲村养殖业初具规模。

2.精神文明建设

自2014年国家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以来,颜莲村村民参合率每年都达到95%以上。每个村民小组都设有卫生所,村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自2014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以来,我村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到98%以上。村中国小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现代化,教师的学历、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村委会还不定期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包括食品卫生、用电安全、防火防灾等。

3.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发现,颜莲村村委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颜莲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10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了进村道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和砖渣路,其中水泥路已占了将近80%。11年全村硬化村内道路1.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程度已超过75%。全村自来水管系覆盖率已达到80%。以政府出资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的方式,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气池,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也使得农村农作物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11年该村新建桥梁一座,修葺桥梁两座,使村民的出行更为便利。

4.生活水平的改善

颜莲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余外出打工,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机械化程度的相对提高,村民的收入逐年上升。资料显示,09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为1120元,10年则升高到1568元,11年增至2578元。大部分村民家中已配备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电器,2/4的村民家中都购买了摩托车或是三轮摩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组织建设

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干部平均年龄进一步年轻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村务更为公开,并且不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村委会换届选举更为民主,公开,村民选举热情大为提高。村里重大决定决策主要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农业生产水平还较低

由于地形、气候条件限制,农村地区生产难以实现大规模化、机械化、集成化,生产方式总体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生产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也不高。

2.农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尚未健全,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尽规范,农民驾驭市场、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3.农村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虽然村里有国小,但由于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教师责任心等问题,导致农民一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甚至县城以外的地方接受教育,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料显示,75%以上的农村国小,68%以上的乡镇初级中学,生源状况不容乐观。

4.农村土地日益减少

由于村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部分村民们都在自家土地上建新房或养殖场,侵占了大量土地。另外,由于各种公路的铺设,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因此,农村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

5.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也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偏低。

6.农村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有了很大进步。但仅靠现有的保障机制和救助制度还不能满足人口庞大的农村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

2.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种水稻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共同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抓好粮食、果业、养殖业基地的集约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3.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引导返乡创业

加大转移培训力度,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由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向高素质、高技能转变。一方面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另一方面,抓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作。鼓励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加工业等,就地就近消化富余劳动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经验返乡创业,发展本地经济。制定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个重要、艰巨的课题,它不仅仅是关系农村和占全国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事情,在资源紧张的当今中国,也与城市和城市居民紧密相关,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应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新农村建设同时关系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多个层面,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希望,为此我感到十分的欣喜和自豪。同时,也看到发展中的不足,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必将解决,新农村建设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2014年8月3----9日我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槽渔滩镇进行社会调查。随着国家政策的完善,国家不断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槽渔滩镇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槽渔滩镇的基本情况: 全镇总共十六个村,由原来的东岳、新建、天宫合并而来,人口总数 17394人。现今新建了新希望奶业集团和蒙牛集团,新建荼田一万多亩。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说明东岳镇已经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

东岳镇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围绕改善村容村貌,该镇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的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为了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政府决定实施“村村通工程”,即在每个村修筑一条进村硬化主干道,方便农民出行,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交通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民正在亲身感受和体验着新建好的农村公路带给他们的实惠。

行政村规模的调理。这是提出进行新农村建设以来全镇行动最大的一步,也是让村民感觉变化最大的一件事。进行行政村合并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向规模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加速中心村的形成,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减轻农民负担,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各村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产业集聚和特色、人口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全镇29个行政村合并为13个规模较大的行政村,每个新村由原来的2—3个村合并而成,平均人口在3000人左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增进农村居民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救助对象出院结账时,新农合信息系统通过系统方案设置自动生成新农合报销金额和应该享受的医疗救助金额,救助对象只需支付经新农合报销和民政医疗救助后个人应负担的医疗费用,便可在得到新农合补偿的同时获得医疗救助补助。建立起起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

农村收入渠道拓宽,促进生活富裕。现在农村已经免农业税几年了,农民对国家政策的认识水平也提高了,农民感激政府对他们的照顾,农民一改往日那种只种田,秋天卖粮食来获取收入的方式,开始寻找自己的致富项目,村里的果园、大棚、养殖场到处开始兴办,尤其是奶牛场像雨后春笋般兴起,给农民新增了很多收入。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为充分发挥民间中介机构的作用,县政府应积极鼓励发展民营劳务输出中介服务,县各相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申办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帮助农民介绍外出打工。

家电下乡,政府补助。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家电下乡是为了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家电下乡产品包括对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三大类产品给予产品销售价格13%的财政资金直补。

住屋规划建设。村庄规划了 环境变好了, 当地经济和生活模式确定农村居住模式,不片面追求集中居住。 根据东岳农村情况的地理情况,将房屋修在道路的两边,形成街道式的规划,最终形成家家都通公路的盛况,既有干净整洁的居住地,又合理的利用了土地。

环境文化活动。适当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部门积极发掘各地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利用各种节庆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传统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活跃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组织了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等。将街道进行改修,一改往日拥挤、吵杂状态,让日常交易活动有秩序的进行。在街道两边增设垃圾桶,让街道保持干净整洁,维护好村容村貌。此外还在开宫办了敬老院,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使他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安渡晚年,让他们感觉到了国家对他们的关心。

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占人口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过程、共享发展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能否保持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要前提。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二元结构明显的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工农失调、城乡失衡状况还没有改变,有些方面还在加剧。如果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不能摆脱落后面貌我国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我们要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一步推进,把农业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过程,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农民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农业问题解决不好,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变,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成为了空话。我要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过程。

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1、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上下不统一、不对应,职能不明确,不利于工作协调;2、一些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上的认识上存在偏差;3、有急于求成,简单粗糙的倾向;4、资金不足,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负担重规划资金缺口较大,城区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未到位,并且乡镇又无资金投入,较难完成上级下达的规划任务。

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 建立完善领导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二) 探索建立一个政府、农民群众和社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 因地制宜、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分类指导

(四) 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五)加强监管,确保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有效运行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落实好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公示制、专家评审、民主决策、招投标等;强化新农村建设和支农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检查;建立新农村建设资金绩效考核机制;加强新农村建设资金运行各个环节的监督力度。

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得到的启示: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经济发展是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重点,应该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建设新农村应以为农民办实事为重点,促进民主公平为基础。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先进乡镇比较,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仍存在资金紧张,力量不足,各村进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精心组织、高标准,严要求,把我镇新农村建设推向新的高潮,全面按时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