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毕业会考经验做法介绍材料

深耕定有收成,倾情必有回响

国中毕业会考经验做法介绍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可敬的各位同仁:上午好!

石鼓镇地处湘潭县西南边陲,戏称湘潭“西藏”。近年来,在县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石鼓教育人,坚持“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指标,任何时候都要极力推进”为导向,立足山乡镇情,深耕杏坛,倾情教育,取得了国中毕业会考连续几年位居县域前列的较好成绩。现将我们的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愿以一得之见,为引玉之砖:

一、坚持初心不忘,树立正确导向,注重师德修养。

教师的初心在于教书育人,为国育才。师者应不忘信仰之心,对教育事业负责;不忘敬畏之心,对教师称谓担当;不忘仁爱之心,对学生关怀备至。中心校在评优、晋级、各项检查、大小会议中都很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育人实绩,形成了正确的评价体系和舆论导向。从中心校到各学校,教师干得好就是优秀,“风清气正”正能量满满,老师们的会议和闲聊中主题都是教育,主角都是学生。为质量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坚持镇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中心校立足镇情,抓住“国培先进县”契机,鼓励每位教师参培,培养自己的镇内名师;抓住县“杏坛之星”赛课契机,鼓励更多的教师参加初赛、复赛和决赛,让老师们在比赛中成长;抓住融合办学的契机,邀请江声的优秀教师和班主任来我镇示范与讲座,与我镇教师“同课异构”式互动。很感谢江声的肖董、莫校与全体教师,石鼓与江声的合作办学办成了一条美妙的“射线”――有美好的起点而帮扶无穷期。合作办学形式虽已结束了,但江声办学模式,石鼓师生仍受其泽惠。由于石鼓近几年新入职的教师较多,师徒结对式的“青蓝工程”已成常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如此“教学相长”也大大提升了老师们的专业素养。为摒弃“一群从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学生读书”的怪象,去年寒假,中心校倡议:从校长到教师都来读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为师之道――《怎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都写一篇读后的心得,匿名交流,共同提高。现在,石鼓教师读书,已经成为习惯,教师通过读书而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已成为一个教师成长必走的“渠道”。

三、坚持常规落实,做好“分层培训”,突出备考的“仪式感”。

抓质量没有什么“终南捷径”,只有坚持“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中心校要求各学校对教师的伏案一月一查一点评;中心校坚持每学期三查三评三通报,期末再评出优秀伏案给予表彰奖励。每年上学期中心校一定组织统一的测试、分析与评价,下半年一定组织抽测、分析与评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每到九年级,我们就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差异把学生精准分为“尖子冲刺班”、“升学提高班”和“毕业入职班”,采用学生选、老师定、家长督的方式,每个学生选两到四科(最少2科最多4科)薄弱学科,安排不同的老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精培苦训”。尖子生的冲刺目标是一中和一师;提高班是一定要升学并力争考上更好的普高;毕业班是争取上普高,保证要毕业,同时,较早地把“工匠精神”潜输其中。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在努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全科优秀率”、“普高升学率”、“职高入学率”都上去了。宝石顽石也都成器了。

常规管理中我们还很重视备考的“仪式感”。开学典礼、百日誓师、冲刺考场都会举行隆重集会,让满满的仪式感激起师生向上的热情。

四、坚持特色添彩,注重综合素质,扩大正面影响。

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学校的发展添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基。这本来是农村中学的两块“短板”,而我镇两所中学在这两方面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创新性的探索并取得了骄人成绩。歇马中学的唢呐响彻全市,“山泉杯作文”受省级刊物――《国中生》青睐;石鼓中学的足球已坚持三年,“非遗文化”传承――油纸伞制作已经起步几年。两中学都能以各自特色为轴心努力培养学生艺体方面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德育、艺体方面的竞赛。涌现出朱典、赵子问等优秀选手。同时,学校尽力通过新闻媒体、学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途径把学校取得的成绩向家长、社会汇报。宣传教育的正面形象,扩大学校的正面影响。既争取了家庭、社会的支持,在留优、引优方面也形成了良性循环。歇马中学每年都能吸引几十个湘乡的学生来我镇求学,优化了我镇生源质量。

五、 坚持齐抓共管,形成育人合力,落实“四全”方针抓质量。

抓质量必须是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的全方位、全过程地来抓。中心校明确各线都要以“质量”这根主旋律来开展工作,不但要求全体教师“为师为范”,门卫保安、厨房阿姨都要求他们雅行雅言,敬业爱生。教育同样需要社会、家庭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石鼓已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涌现了朱培立、朱国柱等仁人志士,为我镇教育质量的提升出了钱,出了力。今年元旦,歇马中学能一次筹到30万的教育发展基金,更是石鼓人民崇德尚文的美好表现,提振了全镇师生的士气。

以上是我镇围绕教学这个中心,注重教师素养,加强常规管理,构建高效课堂,努力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些浅显和不成熟的做法。虽有一时之得,但与上级和当地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期望还有差距,与兄弟乡镇相比仍有不足,尤其是国小质量徘徊不前,有待于我们向先进乡镇学习和借鉴,有待于不断创新摸索与提高。但我们坚信,有上级的正确领导,有当地的热切支持,石鼓的教育人,立足最边远山乡,深耕定有收成,倾情必有回响,石鼓的教育定能再续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