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造林机制加快民生林业发展——林业局大讨论调研成果报告

创新造林机制加快民生林业发展——林业局大讨论调研成果报告

创新造林机制加快民生林业发展——林业局大讨论调研成果报告

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中,宣化县林业局以活动开展为契机,在全系统围绕“制约林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林业干部怎么办、怎么干?”展开了深入细致的集中讨论,并组成五个调研组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外出到承德丰宁、崇礼对标单位学习参观,经过梳理,完成了题为《创新造林机制 加快民生林业发展》的大讨论调研成果报告。

一、林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宣化县国土总面积308万亩,规划林业用地面积157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0.1%。近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打造新兴产业隆起带,建设强市名城核心区”发展定位,全面推进“绿色宣化”建设,大力开展造林绿化。重点实施了六大造林绿化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75.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39.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完成16.64万亩;中信黄羊滩治沙绿色工程完成治理沙地2万亩;“增绿添彩”暨生态涵养区建设工程完成16.48万亩,建设精品工程区7万亩;高速公路生态廊道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里程115公里、绿化面积1.24万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69.5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04年的4.39%增加到目前的22.59%,平均每年增加2.28个百分点,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县林业发展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成效最明显的时期。大力发展“民生林业”,全县以杏扁、葡萄、李子为主的经济林面积发展到23万亩,其中杏扁20万亩,葡萄8000亩,杏、李子、杏李等果品2.2万亩。常年果品产量达到1万吨,果农年收入增加2000余万元,引领3万农户踏上了致富路。杏扁产业成为全县农民致富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形成南北两条产业带,完成山杏嫁改14万亩,拥有优质杏扁基地5万亩,在崞村镇建设建兴杏扁加工厂葡萄产业按照“大户投资、政府扶持、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建设了崞村、洋河南、大仓盖、 顾家营等六大种植基地。

二、制约全县林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我县林业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受自然气候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影响,总体而言,全县林业正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跨越的“负重前行”、“爬坡过坎”阶段,存在着如下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我县林业基础薄弱,森林覆盖率较低。我县是传统的农业、矿业大县,森林资源保有量少,森林覆盖率较低,2004年省二类资源调查,我县森林覆盖率仅为4.39%,经过大规模的持续造林,增加到目前的22.59%,平均每年增加2.28个百分点,但与省政府要求的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仍有很大差距。

(二)林业工程的生态防护功能不完善、不稳定,造林成果可能反弹。由于国家林业工程投资标准低,导致造林标准低、中低等级苗木使用量大,加之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苗木长势差,生态防护功能不足。受国家提高种粮补贴标准和矿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植树造林和林果种植业的比较效益降低,挫伤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导致基层干部、群众对林业生态建设产生抵制心理和畏难情绪,对巩固造林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三)上级下达的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锐减。从“十一五”规划后期开始,国家逐步减少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的任务量,给象我县这样的以国家工程为支撑、社会造林发展滞后的林业弱县带来严峻挑战,不但影响全县国土绿化工作,而且造成了局下属场圃的生存难题。

(四)造林规模大,精品亮点工程少。受国家林业工程投资标准低(如京津风沙源人工造林国家每亩仅补贴300元),地方配套资金难落实等条件制约,难以开展高投资、高标准、高质量的精品绿化工程,影响了全县的招商、开放和发展形象。

(五)以杏扁、葡萄为代表的林果产业粗放经营,产业化程度低,链条短,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果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滞后,对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动力不强。

(六)林业经营体制不清晰、造林机制不活,缺乏创新突破。主要表现在:造林绿化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造林主体仅仅依靠政府为主导,社会造林发育缓慢、责任意识不强,对国土绿化事业的关注度、参与度较差。林地、林木的所有者不具体,名为集体所有,实属无人负责,在行政上、经济上和法律上无人承担责任;地籍管理不规范,无契约协定,责、权、利不清;法人不合法,林地资源所有者是党支部或村委会等非经济组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种经营体制导致造林绿化主要依赖政府投资,而政府有限的投入与全县生态建设的任务形成了很大反差。同时,由于组织群众造林主要靠行政命令造起的林地权属模糊,同群众的长远利益、眼前利益脱节,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对策建议及措施

为积极破解制约我县林业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推进绿化工作再上新水平,更好地打造优美环境,现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发动,提高全民绿化意识。进一步强化对林业生产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林业生产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到山头、到地块,抓好林业精品工程建设,促进我县造林绿化工作升级提档。充分利用会议、电视、标语等形式,大力营造全民绿化的浓厚氛围,调动全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继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采取划定区域、制定标准、建设特色义务植树基地的办法,对义务植树实行专人集中管理,提高植树造林的效果和质量。

二是加快林业责任体系建设,完善投融资机制。按照“谁投入,谁所有,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在坚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招投标等形式,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经营或联合开发林业。积极探索和解决非公有制林地资源的所有权、采伐权归属问题,以拍卖、承包、租赁等形式,将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开发利用权和收益支配权,有偿有期限地出让给有开发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将交通、水务、电力、铁路、农开等部门和矿山企业、民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造林大户等社会力量纳入生态建设责任体系,加大考核问责力度。通过设立“矿山植被恢复基金”等绿化资金筹集平台的方式,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资为辅、民间融资为补充的生态林业投入体制,确保林业生产资金投入。

三是认真研究国家林业政策。组织专门班子跑部进京、跑省进厅,吃透摸清国家支持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在用足、用好上级林业政策和资金上下功夫、做文章。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跑京津水源涵养林建设、生态能源林基地、桑干河省级森林公园等一批骨干林业项目,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快国家重点林业项目与造林主体、造林工程的对接。学习借鉴丰宁、崇礼等地的先进经验,在京津风沙源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中,引入社会造林主体,增加造林投资,提高建设标准,实施集团化、规模化造林,打造精品示范工程。

五是坚持科教兴林,加强技术服务。切实加强林业行政管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健全林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推进林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各类林业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和林业职工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服务,实施农村林果业人才“百千万”工程,培养100名林果致富带头人,1000名林果致富能手,1万名科技致富明白人。结合我县实际,主要围绕提高干旱瘠薄山区造林成活率问题,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新成果、新品种,推广容器苗造林技术和山区造林综合技术,进一步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提高造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