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创新志愿服务载体,积极推进爱心接力薪火相传

团委创新志愿服务载体,积极推进爱心接力薪火相传
感恩  奉献  成才
  ——2010年钦州学院团委创新志愿服务载体,积极推进爱心接力薪火相传
   2010年,钦州学院团委紧紧围绕北部湾经济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战略主题,以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团学组织为平台,努力创新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载体,着力打造工作亮点,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开展了以“感恩、奉献、成才”为主题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倡导“让志愿服务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的理念,使爱心接力棒在大学校园内外薪火相传,产生了积极的社会辐射作用。
 一、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和思路
钦州学院团委一直致力于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致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开拓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积极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地方发展,并为大学生成才成长创造条件。大学生志愿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以来,学院团委紧紧围绕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这一中心,着力实施人才培养战略,成立具有针对性、实效性、长效性的志愿服务工作队或志愿服务基地,并在政策、制度上予以有力支持,提供了专项经费作志愿服务工作保障。结合学院“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 深入开展“感恩、奉献、成才”主题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锻炼成长成才,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甘于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发展大学生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培养大学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按照这样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如道路交通安全青年志愿服务、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助残志愿服务、大学生普法志愿服务、红丝带志愿服务工作,积极筹备、策划、实施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充分展示“团结一致,艰苦拼搏,迎难而上,勇创一流”的钦州学院精神。
二、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钦州学院的志愿服务立足北部湾发展,培养适应北部湾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学院团委坚持“立足地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关注民生”的服务宗旨,发挥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无私奉献、服务大局优良品德,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校建设发展。
钦州学院团委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扎扎实实地推进志愿服务各项工作,营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温馨校园”。在这基础上,围绕“成才成长”目标,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品牌质量的志愿服务,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狠抓志愿队伍建设:完善自我,辐射他人
钦州学院团委多年来一直坚持以建设志愿服务专业化队伍为着力点,有效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同时,引导他们常怀感恩之情,用实际行动去奉献爱心,帮助弱势,感染他人。
(一)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建立组织保障
钦州学院团委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先后制定《青年志愿协会管理章程》、《钦州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活动工作条例》、《钦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志愿者职责及安全保护规定》、《钦州学院运动会出志愿者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完善推优评优机制,强化志愿者活动的常规发展。形成“志愿服务不间断,爱心精神全天候,无私奉献代代传”的良性、常规发展机制。同时,明确志愿服务的目标,通过对各项志愿服务统筹规划有效提高志愿服务的执行力,明确各项志愿服务的职责以确保大学生各尽其才、用尽其才。
(二)结合实际,科学定位,把握形势任务
钦州学院团委根据钦州市和钦州学院的实际情况,面临着北部湾大开发的良好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明确志愿服务领域,重点抓与北部湾经济大开发实际情况及问题相关的志愿服务专业化队伍建设,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地方建设,同时也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文明交通建设、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普及法律知识活动等活动中来。
(三)定期培训,提高素质,形成良好风气
钦州学院团委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专业化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大学生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和优良作风的培养。为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的专业化要求,通过定期定点专业培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例如邀请交警支队宣教科定期为交通安全志愿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学习培训工作,以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培训规模达3000多人次。岗前培训是保证志愿者上岗服务的提前,大学生志愿者在定期定点培训中掌握了专业知识,养成了敢于吃苦、甘于奉献、互助友爱的优良作风。
(四)加强监督,开展评建,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激励志愿者能够做好志愿服务,钦州学院团委强化监督问责制,建立学生干部带头执行的机制,鼓励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把精品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不断壮大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以点带面,以先进事迹促进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根据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情况,激励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活动良性发展。
四、狠抓服务载体创新:围绕中心,打造亮点
钦州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关注民生”的宗旨,将青年学生的一腔热血化作点滴细微的行动,充分彰显当代大学生热情奔放、满怀感恩、担当责任、乐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学院积极倡导“让志愿服务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开展服务载体创新工作,为志愿者搭建服务平台,着力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志愿服务之中,使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专业化、特色化。
1.依托红丝带防艾志愿服务工作队开展防艾教育工作。2005年在VSO(英国海外志愿服务工作社)与我校师资培训的合作项目基础上,借助VSO的技术支撑,成立了红丝带志愿服务工作队,享受该组织每年提供的免费培训机会,培养了一批熟悉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志愿者。红丝带志愿服务工作队成为钦州市第一个防艾的NGO,经常深入社区、大中专院校开展同伴教育等防艾宣传、教育工作,活动得到钦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市防艾办和团区委的肯定,社团活动获得全区高校学生社团精品活动称号。
2010年11月28日开展“防艾总动员——钦州社区之行”的活动,为广大市民宣传防治艾滋病基本知识,增进校外市民对艾滋病的了解,引起对艾滋病防护的重视。11月29日,红丝带志愿服务工作队在校园内灯光球场举行心型蜡烛晚会,共同为艾滋病病人祈福。11月30日晚,钦州市委员会、钦州市人民政府、钦州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联合钦州学院红丝带志愿服务工作队开展“手挽手筑起防艾长城,心连心构建和谐港湾”活动,志愿者前往钦州湾广场协助防艾晚会进行宣传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红丝带志愿服务工作队队员们身披志愿者挎肩、胸贴防艾红丝带,在寒风中递发防艾知识宣传单,并为前来咨询的人们耐心讲解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工作毫不懈怠,将“履行承诺,遏制艾滋”的主题付诸实践。在校内,红丝带防艾志愿者积极开展防艾知识竞赛、走进学生公寓、走进五四红旗团支部和先进班级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在同龄人中讲解宣传正确使用安全套,多形式地开展防艾宣传教育工作。
2.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地方维稳工作。为了推动交通安全知识宣传进入校园,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钦州学院团委联合钦州市交警支队、钦州市团委,在本校先后招募了三批大学生交通安全志愿者,共计150人。通过亲自参与体验交通管理和岗前专业培训工作,使志愿者们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从而带动广大青年学生成为参与维护交通安全的社会力量代表。
志愿者们积极配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展的交通安全维护活动,2010年9月18日,为喜迎中秋节、国庆节的到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文明新城的号召,与市公安局交警部门、消防携手合作,在以南珠西大街的隔离栏为清洁工程示范点,开展“创文明新城——爱护隔离栏、集体清洗大行动”,为广西区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为建设宜商宜居新钦州、创建优美整洁的市容环境贡献一份应尽的义务。
除此以外,志愿者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的时间,一共上路协勤1035人次,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975人次。他们认真履行交通安全志愿者的职责,为老、弱、病、残、孕人士提供扶持过街服务,为问路者提供指路或带路服务。在开展帮助和服务时,他们着装规范,仪表端正、精神饱满,态度和蔼,协勤用语文明、规范、礼貌、严谨,充分展示了大学生志愿者的亲和力和阳光健康的精神面貌。他们不仅在工作时间做到如此,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也很好的发挥了志愿者的模范带头作用,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向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宣讲道路交通安全知识,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积极启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2010年10月13日钦州学院团委与市第十国小结对“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正式启动,成为全国第一批结对共建的团组织。钦州学院团委将选派2名青年教师们和111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们与第十国小的农民工子女们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一系列的特别辅导和帮助活动。钦州学院通过三种特色活动载体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一是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就是由我校111名大学生志愿者与111名农民工子女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二是开展“班级结对共建”活动,从我校的“五四”红旗团支部里精选出7个“五四”红旗团支部与第十国小的七个班级结成对子进行帮扶;三是开展“快乐成长课堂”,以专题的形式为农民工子女开展美术、体育、音乐、舞蹈、演讲等方面的兴趣辅导。从而形成点对点、面对面,点面结合的网状关爱辅导体系,努力营造“心手相牵、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
钦州学院广泛动员大学生志愿者为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 ,大学生在“一对一”、“班级结对共建”、“快乐成长课堂”中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学以致用,付出无私的爱,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助残帮扶志愿服务。2008年5月钦州学院与钦州市残联对结成立了钦州市第一个助残志愿者工作联络站。当时招募了60名志愿者,到今年为止,志愿者规模不断壮大,现已有近100人。钦州学院聘请专业人员对志愿者进行如何与残疾人沟通、常用哑语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2010年3月19日 协助钦州市残联做好钦州市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在线测试工作,帮助300 名残疾人顺利地完成了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职业适应水平的在线测评工作,对我市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及促进残疾人就业具有实际意义。大学生志愿者在今年5月都开展助残活动日活动,为残疾人举办娱乐活动,把快乐带给他们。
2010年10月27日青年志愿者协会在钦州市中山公园开展关爱智障、聋哑小朋友的爱心行动。志愿者通过带领智障、聋哑小朋友参观动物世界,游玩儿童游乐场,与小朋友深入交流,帮助他们坚定身残志不残的信念。
2010年11月20日近80名志愿者在钦州学院组织下前往三墩岛麻风病康复村为残疾人士开展献爱心活动,志愿者们帮助村里人完成田间地头的松土、除草、收谷物等体力重活,帮助残疾人士整理房间、修好电闸等,并为村里的孤寡老人送上在校内募捐的善款700多元。
钦州学院助残志愿者无私奉献,真诚付出,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5.快速开展抗旱救灾志愿服务活动。2010年3月,为尽快帮助我区桂西北遭受特重大旱灾的群众解决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 钦州学院党委、团委迅速在学校组织开展“我为灾区捐瓶水”抗旱救灾捐赠活动,组织了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担任捐赠宣传工作和募集工作。3月30日中午,志愿者们将捐赠的首批100多件爱心水装上车,同时带动全校近10000名师生踊跃捐款,学校派专车,由党委书记带队,团委书记和青年志愿者代表亲自将爱心水、和爱心款(6万多元)送到河池凤山县。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为灾区人民分忧解难,为抗旱救灾工作贡献绵薄之力。抗旱救灾活动后,钦州学院与河池凤山县 中亭乡结对子,帮助当地学校、农村建设“爱心水柜”。
6.积极普法教育志愿服务。今年以来19名大学生成为钦州市第二批消防法宣传志愿者,经过钦州市消防支队培训后,协助消防支队在本校、中国小、社区开展消防急救、宣传《消防法》等志愿服务工作。
2010年4月29日,“钦州市大学生税法教育基地”授牌仪式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市第一个税法教育基地的建立。 税法宣传志愿者们配合市国税局、地税局把税法教育基地作为税收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2010年10月27日,普法志愿者作为钦州学院学生代表参加钦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开放日”活动。
依托大学生法律协会积极开展普法活动,通过邀请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开展专题讲座、“模拟法庭”的形式,加强大学生消防法律知识、司法制度、税收法制教育和学习,把知识教育与法律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和培养 大学生成为新时期的学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7.开展爱心支教志愿服务工作。依托外国语学院团总支和外语协会的力量,每星期钦州学院都会派出英语口语好的大学生志愿者前往钦州市金光特殊教育学校,为聋哑儿童上英语课,让他们象正常的孩子一样有机会感受英语、学习英语,为他们打开另一扇通往阳光的心灵之窗。
2010年7月19日“情系社区,儿童共享快乐暑假”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暨钦州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钦州市钦南区文峰街道办事处文昌社区正式启动,近 20名大学生志愿者于7月19日至31日,通过开设有安全知识、校园礼仪、走进世博、英语口语、书法、绘画等课程和专题讲座在青少年文化中心开展支教活动。
支教志愿服务丰富了大学生校园生活,通过对青少年的关爱和教育,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回报社会,真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8.开展“温暖同行”志愿服务。“温暖同行”是钦州学院在四川广元市剑阁县毛坝乡毛坝国小设立“海豚图书室”的活动。在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钦州学院团委组织各级团学组织自愿捐款16000多元购买优秀儿童书籍500多册,在六一儿童节为四川广元市剑阁县毛坝乡毛坝国小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建立一个“海豚图书室”,希望灾区的小朋友在灾后一样能共享知识所带来的欢乐和力量,象海豚之乡的海豚一样,做善良、乐于助人、执着、有团队精神的人。钦州学院团委还与该国小签订了捐赠协议书,三年内会持续分期为国小捐赠书籍1200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灾区重建活动,在实践行动中实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9.开展“中越青年大联欢钦州活动”志愿服务。为开展2010年8月25日到8月29日的中越青年大联欢钦州分会场五大项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学院团委通过对近500多名的报名者的层层筛选,组织188名志愿者(含2名越南语专业教师),担任接待志愿者、翻译志愿者、礼仪志愿者。并制定了《中越青年大联欢钦州活动钦州学院志愿者工作相关管理规则》,为志愿者的思想指明遵循的方向,让他们紧紧围绕着“准确定位、备足功课、规范服务、力求圆满”12字方针政策,发挥志愿者的出色服务水准。
五、工作成效与经验体会
    钦州学院团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志愿服务作为有效方法和途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并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钦州学院志愿服务队伍充分突显出学院紧密围绕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了和锻炼了一大批建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志愿服务主力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引领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突击队作用,并获得社会的一致好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多项嘉奖。
钦州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被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评为省级优秀社团(2007年-2008年度);区级星级社团称号(2009年度);连年获得校级优秀学生社团称号;2008-2009关心残疾儿童奉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获得校级社团精品活动称号,2009-2010年三墩岛志愿服务活动获得校级社团精品活动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1.领导重视,组织严密,是确保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常规化的关键所在。钦州学院以党委书记为领导核心,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育人主线,执行落实培养大学生“长才成长”目标,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以及各个二级学院团学组织的能动性,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线上稳抓志愿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到以优秀教师骨干引导和带动学生积极投身“感恩、奉献、成才”为主题教育的志愿服务工作当中来,在政策、制度上给予重视,并成立志愿服务专项经费,保障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常规化进行。校党委书记银建军、院长李尚平、党委副书记赖每等学校领导多次百忙之中抽空出席志愿服务活动,给予志愿者工作很大的肯定和大力支持。
2.学校划拨专项经费与倡导义务服务相结合,是确保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在办学经费相对紧缺的情况下,争取到学校每年将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经费列为年度预算,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工厂和基层群众,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各种志愿活动中接受教育,不断成长。
3.大力倡导人人参与,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推进志愿服务队伍科学化、专业化,是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的重要前提。随着钦州学院志愿服务队伍的壮大,充分发挥了钦州学院为北部湾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人才保障的优势。学校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钦州市地方发展情况和问题,关注北部湾经济发展中的民生问题,让他们在志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亲身融入改善文明交通状况,帮助农民工子女,宣传各种法律知识,帮助灾区度过灾难,帮助残疾人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等等这些社会义务工作中来,加强大学生作为主人翁的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为树立国家、为地方、为学校建设发展而奋斗的志向。
4.树立典型,加强宣传,挖掘志愿服务特色,是为志愿服务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舆论氛围的重要保证。为更好地开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钦州学院团委重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种宣传工作,各二级学院的团学组织,针对每一项志愿服务活动都会制定宣传方案。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期间,积极利用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墙报等校园媒体对活动进行及时宣传,以加大大学生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同时也充分利用当地媒体资源,例如广西电视台、广西电台、广西新闻网、广西交通广播电台、钦州日报、钦州晚报、钦州电视台、钦州电台等新闻媒体对多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舆论氛围。
 
2010年12月15日